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

金錢觀



6 years and 3 months

我們希望悠悠上大學之後, 可以在經濟上為自己負責。 但是, 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教他, 讓他能準備好這個將來的獨立.

只知道這絕對是一個關乎想法和態度的事。

最近他有時候會感嘆: 「好不公平!小朋友都不會賺錢。」我一方面想:他至少知道了錢不是自己掙來的, 不能隨意支配。

但是要怎麼樣教他:會掙錢的人, 也是不能隨意支配的。 怎麼教他懂得珍惜? 怎麼教他我們身處的世界, 雖然有很多東西需要錢來換, 但是也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是不以錢來交易的?怎麼教他懂得生活的快樂, 懂得判斷事物對自己的價值?並不是東西有價值, 我有錢, 就要隨性去換取?

我一直覺得教小孩理財這個想法實在有點莫名。 難道我們都期望小孩應該要去賺錢?不然的話, 需要管理的財是什麼呢?我喜歡汪培珽說的:「對於不會賺錢的小孩而言, 首先要學會的只是珍惜每一分錢而已.」怎麼教小孩珍惜和吝嗇的區別呢?

說到底, 也許是 「愛物」和「惜物」的心. 還有「紀律」。

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 知道為什麼選擇透過金錢去獲得; 是愛物。 選擇的東西, 一直用最初的心情對待, 不忘掉放棄那個眼光那顆心; 是惜物。 在這個金錢和消費的年代, 不隨意輕忽這些態度; 是紀律。

上週末和剛剛經歷人生大喜大悲的好友去山頂爬山。 下山和吃晚餐的空檔, 我們陪悠悠在餐廳旁的影音店流連了一會兒。 飯吃一半, 悠悠忽然發現朋友買了幾張CDs。 他馬上無限委屈的大叫:「不公平!為什麼你可以買, 我不能買?」「因為我會賺錢啊!」朋友說。

覺得有道理但是嚥不下這口氣的悠悠更大聲兼淚眼汪汪的說:「不公平!我不會賺錢. 但是你可以買給我啊!」

我們跟悠悠說了半天的道理, 他還是覺得委屈。

朋友忽然很平靜的問他:「你知道今天幾月幾號?」

「十二月十一」

「你知道阿姨是從今年的第一天開始就都很認真很認真的工作, 所以我到今天, 才可以買這幾張 CDs 給自己獎勵嗎?你知道這樣是多久嗎?」

確實知道這樣是多久的悠悠, 一下子傻眼了。 不知道怎麼回答. 只剩下虛弱的抗議:「還是不公平。」

朋友又很平靜的說:「那這樣吧!我來跟你約定一段時間:你設定一個三個月的目標. 如果三個月到了, 你完成目標, 阿姨就買你想要的 Ben 10 DVD 給你。」

三個月對六歲而言完全不輸天長地久。 悠悠快哭了。 但他耐住性子, 開始協商這個驗收的日期。

他說要短一點。 阿姨說:「可以。那時間短一點, 難度小一點, 獎勵也要小一點。」

他說那不要三月十一日,二月十一日好了。 阿姨說:「可以。二月十一日也是短一點, 那獎勵也還是要小一點。」

最後悠悠接受了這個挑戰。他設定的目標是在這三個月之間,他的每週英文拼字測驗,一個都沒錯。(這確實是一個不能有閃失的遠大目標。然後爸媽還很冷血的加上「還有會唸一本你自己選的中文故事書」。)

雖然有時候想起那個多出來的「唸一本中文故事書」,他會有點想哭。 但是他基本上沒有反悔。有時候還看他為了這個三個月的約定,陷入一種「讓我來好好想想怎麼辦好」的沈思中。

我非常非常的感謝朋友。她沒有因為不常見面,就像很多長輩,很疼孩子的說:「你想要什麼,阿姨買給你。」

還有,她以一種簡單明瞭的方式, 讓悠悠理解了付出可能有的長度和難度。特別是長度。

理解了「賺錢」不是只是 “You can,” “you do,” so “you have.” 中間是有思考、有下決心、有選擇的。

希望在悠悠上大學之前, 我們可以和他一起學會我們認同的金錢觀;也一起練習過該有的紀律。